对于春秋时期的某国,如果仓廪实或衣食足,则民知礼节或知荣辱。如果民知礼节或知荣辱,则或者国富,或者民强。如果民强,则百业兴。事实上该国并非国富,而且并非
题目
对于春秋时期的某国,如果仓廪实或衣食足,则民知礼节或知荣辱。如果民知礼节或知荣辱,则或者国富,或者民强。如果民强,则百业兴。事实上该国并非国富,而且并非百业兴。 由此可推出( )。
A:该国仓廪实但并非衣食足
B:该国并非仓廪实但衣食足
C:该国仓廪实且衣食足
D:该国并非仓廪实且并非衣食足
参考答案
本题考查翻译推理。 根据题干逻辑关系,翻译为:①仓廪实或衣食足→知礼节或知荣辱;②知礼节或知荣辱→国富或民强;③民强→百业兴;④-国富且-百业兴。 题干条件④中“-百业兴”否定了命题③的后件,由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到:-民强; 题干条件④中的“-国富”与得到的“-民强”否定了题干命题②的后件,由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到:-(知礼节或知荣辱); -(知礼节或知荣辱)否定了题干命题①的后件,由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到:-(仓廪实或衣食足),即“-仓廪实且-衣食足”。
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。